金沙娱乐城- 金沙娱乐官网-城APP【官网直营】【石榴花开】中南民族大学携手新疆博州:以青春智识绘就边疆发展新图景
2025-10-28金沙娱乐,金沙娱乐城官网,金沙娱乐城app,金沙娱乐城,金沙集团官网,金沙娱乐城注册,金沙官网,金沙app,澳门金沙娱乐城官网,金沙网站,金沙官网,金沙集团,澳门金沙官网,澳门金沙网站,澳门金沙注册
“从坐在实验室的研究生转变为服务边疆的实践参与者,从处理抽象的科研数据转变为体悟国门前的风沙星辰,这让我对‘建设美丽新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新疆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在祖国边陲留下了一抹浓重的绿色。”
近日,中南民族大学首届研究生边疆共建服务团6个小组代表围绕科技服务、法律宣传、基层治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主题,分享暑期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市开展“边疆砺青春·铸牢聚星火”实习实践活动的感想与感悟。
运用科技助力边疆发展的专家团队、挥洒青春汗水的研究生、扎根基层奉献家乡的校友……多年来,一代代“中南民大人”从湖北武汉南湖之畔奔赴新疆博州大地,共绘建设美丽新疆的壮美画卷。
“看,这是中南民族大学老师之前在阿拉山口建设的红花种植基地,也是我们合作的第一个项目。”7月,阿拉山口市科技局原局长王铁燕指着一大片红花田,向前来调研的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覃俊,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帖军一行介绍。
新疆是红花主产区,产量占全国的80%。“以前采红花,一亩地要数小时并弯腰数千次,未来机器人可能30分钟就能完成。”帖军是新疆“天池英才”引进计划人选,主要负责智慧农业版块的采收红花机器人研发。他介绍,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解决了当地全产业链开发不足的难题,更让红花产业成为新疆乡村振兴的“引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正是让科技真正成为惠民利民力量的生动阐释。
今年2月,为进一步推进校地合作,落实兴边富民与科技援疆相关工作,中南民族大学校长刘义、副校长覃瑞带队前往博州,双方签署校地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聚焦博州深入实施“口岸强州”战略、融入新疆“八大产业集群”建设和中南民族大学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发展目标,校地双方秉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学研平台共建、人才交流合作、产业战略咨询、技术赋能服务等方面深化合作。
自2019年起,中南民族大学与博州开展密切合作,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格局。该校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与阿拉山口市共建“数智口岸技术联合实验室”,研发成果“数字化智能化焊接技术”助力新博油气管道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获得自治区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相关技术已应用于口岸装备升级;生命科学学院联合阿拉山口金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世界红花种质资源圃”,攻克红花良种培育和精深加工技术瓶颈,推动红花全产业链高值化开发利用;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积极开展边疆饮用水源水库治理工作,高质量保障边疆百姓饮水安全。
“中南民族大学老师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在推动项目过程中,他们多次往返武汉与阿拉山口。为了尽快完成项目,他们经常加班,甚至通宵达旦。”博州阿拉山口公路口岸多式联运中心及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负责人况璐璟表示,中南民族大学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技术研发、培育科技人才,为中心和园区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
“阿拉山口,我们来了!”6月底,中南民族大学首次遴选11个学院的30名研究生组成边疆共建服务团,赴阿拉山口市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实践活动。
大家从课堂走向广阔的实践天地,为边疆发展注入青春力量:吉力红利莫、姚诗怡等4位法学院研究生深入基层检察院、司法局、法院实习,让课堂学习的法律知识转化为国门一线的躬身实践;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研究生李诗倩踏遍河湖,体悟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24级研究生邓鸿程曾是该校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一年的支教经历中切身体会到基层对大学生的迫切需求,得知学校组建服务团后马上报了名。在阿拉山口市商务和口岸管理局实习的她,参与了内贸企业的走访调研进出口数据相关表格汇总报送、跟踪商贸流通企业经营状况等日常工作。她感慨地说:“我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了更加具象的理解,很高兴能将所学的金融专业知识与边疆发展需求相结合。”
“我生于新疆,长于新疆,回馈家乡一直是我的心愿。从本科阶段开始,我假期社会实践的目的地几乎都是新疆。”中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2023级研究生蒋蔚然说。在她看来,参与边疆共建服务,不仅是一次宝贵的专业实践机会,更是她作为一名新疆学子将所学知识直接服务于家乡建设的契机。
蒋蔚然在阿拉山口市委统战部实习。她积极参与博州迎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复验的准备工作,协助基层社区开展“铸牢”工作。“课堂上学的互嵌式社区建设理论,在这里有了用武之地。很荣幸能用所学知识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她表示。
在博州,有一对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的年轻夫妻在基层一线默默奉献,他们就是经济学院2014级毕业生娜扎提和国家安全学院2015级毕业生吾拉力别克·居马哈力。
谈及回家乡发展的原因,娜扎提动情地说:“我在异乡求学11年,毕业以后回到家乡,为新疆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我一直的愿望。”
“做群众工作多年,把国家的各项政策落实到家家户户,这让我收获满满,成就感十足。”8年间,娜扎提积攒了丰富的基层经验,推动数项政策落地——
她曾家家户户普法,利用大学期间辅修的法学知识,把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朴实直白的家常话,用生动鲜活的故事帮助孩子们树立法治意识;她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打开百姓房门”“敲开百姓心门”,第一时间为突患疾病的村民提供帮助;她在群众夜校组织红歌合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
吾拉力别克·居马哈力同样在基层实践中扎实历练、不断成长。他在幼儿园教孩子们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大街小巷的食品店仔细检查、确保食品安全,主动报名参与阿拉山口口岸保障工作……
“有一次我在赛里木湖值班,看到很多施工后剩余的木板,我就用皮卡车把木板全送到了牧民家里。他们晚上备好饭菜邀请我们吃饭,当时特别感动。”吾拉力别克·居马哈力认为,那个美丽的星夜让他“服务博州”的信念更加坚定。
“我们都是让彼此安心的存在。”这对校友夫妻的身影,早已和博州的土地融在一起。他们用脚步丈量家乡,用行动践行誓言——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最热爱的土地。
从科技援疆的红花种子落地生根,到研究生们在边疆热土挥洒青春汗水,再到校友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情厚谊融入博州日常,中南民族大学与博州的故事还在继续。
中南民族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以实际行动深耕博州,用智慧与热情为边疆发展添砖加瓦,共同见证这片土地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